诸葛亮把军权交给杨仪,魏延被斩,杨仪自杀,其实是个大阴谋_世界快播

2023-04-27 13:17:35 来源:中华网热点新闻

诸葛亮在世时,荆州派主政,占据上风,诸葛亮凭借强大的个人威望,把内斗掐死在摇篮中,集蜀汉军政大权于身,集中火力干革命。


【资料图】

毫无疑问,诸葛亮是个权臣,但他也是个品德高尚的权臣,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,没有一件是为了个人私利,包括利用亲征南蛮夺取李严兵权。

诸葛亮执政时期,文有杨仪,武有魏延。杨仪在刘备在世时就是重臣,颇受刘备信重,后来因与尚书令刘巴不和被贬斥。诸葛亮执掌大权后,再次启用杨仪,无论南征北讨,他都紧随诸葛亮左右,参与军队部署、粮草筹备等军旅事宜,并干净利落地处理得妥妥当当。以至于后来,“军戎节度,取办于仪”。杨仪成为诸葛亮最亲信的人。

魏延的能力自不必说,从刘备在挑选汉中守将时不用张飞却用魏延一事中就能看出来,而刘备看人之准是公认的。但是,杨仪和魏延不和,二人经常争得面红耳赤,最激烈时魏延拔刀相向,杨仪则痛哭流涕卖可怜。二人势同水火。

对这种局面,诸葛亮也很头疼,但他“深惜仪之才干,凭魏延之骁勇,常恨二人之不平,不忍有所偏废也”,大多时候是和稀泥,不偏袒任何一方。诸葛亮活着还好,能凭借个人威望压住二人,但是他死了以后呢?诸葛亮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。

诸葛亮病逝前,将军中大事托付给长史杨仪、护军姜维、司马费祎,令魏延断后,被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。魏延为人骄矜,哪能受得了这种安排,更不服杨仪在他之上。诸葛亮死后,魏延果然不服,与杨仪刀兵相见。天见可怜,魏延根本无心谋反,只是不服杨仪,起兵作乱只是私怨。最终,魏延为杨仪指使的马岱所杀,并遭夷灭三族。蜀汉因内斗折一员上将,

杨仪回朝后,自以为功勋卓著,又是荆州派元老,资历又深,理所应当取代诸葛亮主持朝政。谁知诸葛亮早已定下接班人,不是杨仪而是蒋琬。后主刘禅降诏,以蒋琬为尚书令,不久又加行都护,假节,领益州刺史,迁大将军,录尚书事,封安阳亭侯。而杨仪只得到个中军师职位,毫无军权。

杨仪犯了一个和魏延一样的错误,他自认为资历比蒋琬长,能力比蒋琬强,凭什么爬到自己头上。杨仪心有不满,自然要发牢骚,但他发错了对象,正好费祎来拜访,杨仪愤懑之中,说了一番气话:“当初丞相去世时,我如果领兵去投奔魏国,怎么会落得今天的下场,真是后悔莫及!”

费祎辞别杨仪,立马就写密信向皇上举报了他的悖逆言论。杨仪被流放至汉嘉郡,但他依然上书为自己争辩,换来的却是牢狱之灾。杨仪不堪其辱,自杀身死。

以诸葛亮的智慧,不可能想象不到这种局面,只有一种解释,诸葛亮是有意而为之。五丈原退兵时,先是委以杨仪重任,将魏延排除权力核心之外,逼反魏延,然后名正言顺杀之;就在杨仪志得意满时,又将蒋琬定为接班人,激起杨仪不满,然后除之。好一个完美的杀局。

我们可以想象,临终时的诸葛亮是多么的痛苦。魏延和杨仪,这两人哪个不是与他并肩多年的爱将、爱徒?然而,当他意识到魏杨之争将在他死后走向失控,甚至有可能毁掉蜀汉来之不易的团结局面时,就不得不痛下杀手,遗计蒋琬等人做局,将魏杨二人先后除掉,永绝后患。

不要怪诸葛亮狠心,为了国家大计,任何人都是可以舍弃的棋子,这是一位优秀政治家的本能,也是政治家的无奈,政治斗争就是这样无情。

关键词: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北冰洋美食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3   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