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遗传承呼唤更多青年“守艺人”

2023-01-12 08:57:50 来源:南方日报


(相关资料图)

作者:高 维

非遗文化传承,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。省两会期间,多位代表结合自身领域和经历,对此展开了热议。如省人大代表梁建坤提出,要进一步建好“传承人档案”,拨发专项保护经费,提高传承人的生活保障水平。“我们要让年轻人愿意接班,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有人。”

听起来有些庄重的非遗,如今逐渐走向轻盈和灵动:“围炉煮茶”成社交新宠,激扬年轻人的文化自信和田园想象;关切到非遗传承的纪录片《去有风的地方》破土出圈,引发人们关于青春价值的人生思考;非遗遇上“国潮”文化,连接了经典与时尚,打破了古今“壁垒”……事实证明,当年轻面孔遇上古老传统,总能迸发出新的火花,一次次地给我们带来惊喜。

“一个民间艺人的逝世,相当于一座小型博物馆的毁灭。”作为一种特殊的“活态文化”,非遗传承直接依靠人、作用于人,传承人的培养无疑是重中之重。仅是静态的橱窗式展示,或是形式上的简单挪用,并不足以显露它的真正价值,也绝非它的生命所在。当前,令人担忧的是,非遗传承人正遭遇老龄化困境,吸纳更多年轻力量迫在眉睫——一则官方数据就可见一斑: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录中,传承人平均年龄为63.29岁,40岁以下的仅占0.64%。

年轻人纷纷关注非遗固然可喜,但现实处境依然不容乐观。从接触非遗到爱上非遗再到从事非遗,后一步无疑是更“艰难的跳跃”。要知道,非遗工序复杂、工艺繁复、要求严苛,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。年轻人若要以此为业,既要敢于坚持所爱、耐得住寂寞,也要善于推陈出新、看得见价值。因此,缓解后继乏人难题,不能光靠呼吁,也要有更多实实在在的激励措施。

作为非遗大省,广东非遗种类繁多,岭南人文底蕴深厚。近年来,相关保护工作已在稳步推进:如推出“非遗网络达人培养计划”、在全省范围内培训并推广优秀的传承人,出台管理办法建立代表性传承人档案等。在政策扶持、立档保护的同时,进一步提供更多看得见的实惠,减少有志之士特别是年轻人的后顾之忧,也是激发其事业心和创造力的应有之举。

行业发展看人才,人才涌现靠土壤。在社会传播层面,要进一步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广东非遗故事,特别是让一些看似冷门的文化资源走向台前,和人们的生活场景、审美追求实现更有效的价值衔接。在队伍建设层面,要探索更有效的孵化方式,如非遗保护机构可与职业院校合作,加强传承人才培养,继而为相应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后备力量。

交好传承这一棒,非遗可续岁月长。唯有注入更多新鲜血液,那些经过大浪淘沙的文化之根,那些得到时间验证的传统之美,才能生生不息、赓延不绝。(高 维)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北冰洋美食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3   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